Sunday, July 27, 2014

隧道一二

隧道,第一次見識是在馬來西亞於 Karak 大道那一公里長的雙車道隧道,小時侯每年最少會經過一次,忽暗忽明地,總是會讓貪新鮮的小孩們玩味個三五分鐘。

火車隧道,是電影中偶爾才會看到的景像,現實中應該也曾試過,但不是太短沒感覺,就是也沒什麼好說的。這裡也不提地鐡隧道,因為你搭乘時是不會往外看那一片黑牆的。

第一次聽過有海底隧道,是香港那個,上次去時好像也沒體驗過。

來悉尼後有幸開車過海底隧道,依然沒有特別感覺,直至今年才知道原來通車的海底隧道,居然有以下這種應急措施,可見我孤陋寡聞:

1. 載家人到機場,當天早晨為避免上班日車龍,六點就開車出門了。可是竟然一進海底隧道就開始堵車!行了約半公里,只聽見隧道內有廣播,聲音之大是應該所有車子內都能聽見的,短短地只說了一句話:請大家開啟車上收音機

好奇心起便轉開收音機,原來有段插播,是報告我們前方有輛車拋錨,在正中央車道,呼吁我們開始切往左或右車道,並喚大家禮讓及小心切道。

不到一公里外就見到了該輛拋錨車,大家井然有序地切道,沒有一聲喇叭,後面交通因為這個插播也不至於堵塞太甚。我眼界大快,沒想到隧道竟有此便利。

2. 兩天前,電視新聞也報說海底隧道某處,有輛車因故失火,車主已下車離去,廣播和插播又來了,呼喚其他駕駛者注意,使用另一條車道。接著讓我再次眼大大,隧道內居然"下雨"了,原來是應急地用"雨水"來灌熄火勢!

雖然想想其實沒有什麼,還是要說酷斃了!

Wednesday, July 23, 2014

荷蘭

世事難料,本屆世界杯剛結束不久,我就開始隨手寫寫我對這個國家與其人民的印象,才寫了約一半~~擱了沒幾天,慘劇就發生了!

百多位該國公民(比例最多)與其他國家的人民,隨著 MH17 在高空中被導彈襲擊,全數煙逝。比起 MH370 , 感覺更遺憾悲慟。

網上應該很多關於他們的報導和介紹了。在此也只能懷著那點敬意,繼續寫下去:

這國家,我沒有到過,但是從很小就認識它了:那個著名的盒裝牛奶品牌 Dutch Lady ;
童話故事中,有個犠牲小我的荷蘭男孩,用手堵住了坑洞以防整個國家被水淹没;鬱金香,風車,Shell (蜆殼),Amsterdam (阿姆斯特丹),Hague (海牙),馬六甲的荷蘭紅屋,各自付帳 (go dutch), 想必還有不少能從這國家衍生而來的詞語。

這個面積不大的國家,低窪地區居多,但是荷蘭人可是強硬一族,以前曾是殖民者中的佼佼者,現在該國人也是全世界走遍遍,不難發現他們的踪跡,除了背包客,也常出現在工商場上。運動場上以足球和鈎球(或名曲棍球)實力見稱,尤其是鈎球世界數一數二,足球雖仍然無法首奪世杯,但輸出的足球人才濟濟,還不只是在場上踢球的* ,其教練也都是聞名與世的’。

* 甭提現任球員,80 後的三劍客 Marco Van Basten, Ruud Gullit, Frank Rijkaard 就足以頂一邊天。
' 甭提現任教練,另一位 Guus Hiddink 就是神奇之一!

在職場上我也和荷蘭人打過交道,真的是很難纏的,作事很認真,講話也不留情,說實話那時對他們的印象不太好,但那是我還只是在國內上班,接觸人少,自然眼界不廣而看他們較不順眼。不過,我也聽說曾和他們共事的國人評論,荷蘭人的確是很難討好的。

看過本屆世杯,支持過荷蘭隊的人,大多都對帥小子 Van Persie, 光頭潛伕 Robben 和冷俊殺手 Snidjer 各有所好,三位的確很耐看,但我唯獨喜歡另一位相對而言較少名氣的 Kyut ,一副鄰家小孩模樣,不帥亦不高,但刻苦耐勞,活動性和適應性高,總是那麼謙虛,他是我對荷蘭整體好感加倍的一個大因素,夠特別吧!

回看這宗慘劇,我們華人應該從此以後改掉一句惡言:不要再叫人"去這個國家"了。

至少,我自己會這麼作到。

Tuesday, July 15, 2014

記一遊記

十九年前,特別的旅程,空前絕後了:

週六。雖值盛夏,途中飛雨,北橫仍有小寒!

台大 -> 木柵 -> 新店 -> 三峽 -> 慈湖 -> 入北橫 -> 四稜 -> 明池 -> 棲蘭 -> 出北橫 -> 羅東 -> 宜蘭 (宿)

週日。晨晴午陰,中橫有塌方,雲過空明。

宜蘭 -> 冬山河 -> 蘇澳 -> 蘇花公路 -> 入中橫 -> 燕子口 -> 天祥 -> 大禹嶺 -> 梨山 -> 德基水庫 -> 谷關 (宿)

(谷關這一夜, 是我見過最美最繁的星空!)

週一。一路晴陽

谷關 -> 出中橫 -> 苗栗 -> 新竹

Thursday, July 03, 2014

話,不要亂說!

我有個 80 後的印度藉朋友(前同事),出生在印度,在這裡接受大學教育,畢業後出來工作。他除了工作辦事能力強,也容易與人打成一片,朋友圈子廣闊,什麼種族都有。反正論人際關係,比很多人要好得多了。

年輕的他,喜歡旅行攝影,能接受很多新穎思想,尤其喜歡東北亞一帶的國家(日本,台灣,香港)。他也到過馬來西亞玩,回來後笑問我怎麼可以忍心拋棄這麼多當地美食來到異地生活。

事業順利,收入穩定,他先是買了間舊公寓(但地點超好),然後買了第一輛轎車:BMW 1系。在這裡這款新車只賣四萬多,不算太貴。

三個月前他在 FB 上提到了一件瑣事,令我印象深刻,也值得各位作父母的深思:

他父母親首度從印度過來探望兒子,他自然是開車去接機。回程路中,他父親在車裡見到路上有一輛 BMW 7 系車,立刻對兒子說:你怎麼沒買這輛啊?朋友聽罷啼笑皆非,感嘆印度社會就是如此。。

這種話,真的不能亂說啊!有多少孩子,他們的未來和生活,就是敗在這句不知足的評語下。